实验心理学省级精品课程
网站首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资源|拓展资源|课程特色|前沿发展
其他参考课件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本资源 > 教学课件 > 其他参考课件 > 正文
解答(郭秀艳)
 

1. 思考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关系

实验的内部效度指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而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一个实验控制得越好,受无关的额外变量的影响越小,就越能揭示或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的内部效度就越高。而相反地,如果实验控制得越好,就意味着实验的人为性越高,被试越缺乏代表性,也就越是限制了把实验结果推广到不同人群、不同实验材料、不同类型测验和不同实验处理上的可能性,即降低了实验的外部效度。

因此,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一个好的实验必须做好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权衡。

2. 列出10个准实验设计的被试变量

通常,只有当无法操纵实验变量时,才只用准实验设计。而许多被试变量都是无法人为控制的,例如:年龄、智力、性别、长相、健康、受教育程度、身高、体重、性格、职业、受创伤程度。这些都是准实验设计常用的被试变量。

当然,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被试变量都无法进行控制,诸如动机、态度、紧张水平可以通常操纵实验任务来进行控制。当任务难度很高、对被试来说很重要,被试的紧张水平自然提高。

3. 如何组织一堂好的实验课

实验课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理论课的知识,传授学生如何进行实验研究,如何写实验报告的技巧。因此,一堂好的实验课,必须包含教师讲解、学生实验实践、写实验报告和教师讲评几个步骤。

在讲解中,教师应就本堂课的具体实验从以下五个方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1) 该研究课题的由来

2) 整个实验的设计:采用何种被试,被试内还是被试间,几个自变量,几个因变量,实验假设

3) 数据统计的方法:采用何种统计技术:反应时、正确率、SDT、ERP还是fMRI,t还是F检验

4) 给出个讨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中的实验逻辑

5) 给出参考文献,要求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

学生时,教师尽量少打扰,如果发现学生有实验设计上的问题,应等待教师讲评时再提出,保证实验不受干扰。

学生应在一周内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应符合APA模式。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时,应更多关注写作的逻辑性和对该实验内容的理解。

每季度,教师也应给予阶段性点评,评述学生实验报告中普遍发生的问题,例如:

1) 引言中的问题:没有核心问题,例如:当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反应时实验时,学生往往在引言中只讨论简单反应时是什么,特性是什么?阐述很多,却没有涉及真正的实验目的,除了这是课程的要求,是练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新意的地方,比如说,研究简单反应时的影响因素等等。

2) 方法上的问题:事先考虑不周详。

3) 结果统计的问题:

单个被试数据t检验,效应度=实验效应+个体差异,然而,学生往往推断t的显著性只反映实验效应。

简单效应与交互作用

平均值统计时,只关注被试间SD,而忽视被试内SD,例如:反应时实验,两种条件之间差异显著,均值差异为40ms,说明被试间SD不大,但是,每个被试的被试内SD的均值要在80ms左右,那么结果仍然不可信。

4) 讨论与结论:结果错误引申,例如:刺激概率不同的时候,反应时不同,概率高,反应时短,就据此推导是注意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因为被试倾向于注意呈现概率高的刺激。然而,事实上,也有研究显示新异刺激更能引起被试的注意。

4. 说明一下序列反应时任务和内隐联想测验符合什么实验逻辑

两者都符合减数法的逻辑。

1) 对于内隐联想测验,根据减数法的原理:反应时越长,心理加工过程越复杂。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由于所呈现的刺激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这些刺激可能与内在需要或内隐态度相一致,也可能与之相矛盾,刺激所暗含的社会意义不同,被试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就会不同,从而反应时的长短也会不同。

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联系较紧密,此时辨别任务更多依赖自动化加工,相对容易,因而反应速度快,反应时短;

不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这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辨别任务更多依赖复杂的意识加工,相对较难,因而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长。

两种联合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可以作为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相对一致性的指标,即上述的IAT效应。

2) 对于序列反应时任务,根据减法法:反应时的差异对应着心理过程的差异:固定序列和随机序列的反应都是对同样刺激的同样规则的选择反应任务,只可能被试在固定序列中作出选择反应的心理过程被易化了。即对固定序列中的目标刺激做出反应相对容易,从而使反应时缩短;而对于随机序列,选择反应的心理过程没有易化,反应较为困难,因此反应时相对较长。通常,这种心理过程的易化只能是由个体的学习所引发。此外,生成任务中的正确率与这种反应时之差相关很小,则显示学习处于无意识状态。

关闭窗口
© 20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版权所有